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留美女科学家回国我等人家把祖国建设好了,我

来源:领导科学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5-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她,隐姓埋名,一生清贫,将自己奉献给了祖国的导弹事业。现如今,提起中国的导弹的研发,我们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两弹一星”邓稼先,钱学森。但或许,我们也忽略了一位

她,隐姓埋名,一生清贫,将自己奉献给了祖国的导弹事业。现如今,提起中国的导弹的研发,我们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两弹一星”邓稼先,钱学森。但或许,我们也忽略了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王承书。这是一位不平凡的女子,她将自己一生的精力注力于祖国的导弹研发。她被写入了教材,但或许如今也依旧鲜有人知。
王承书,1912年出生于上海,核物理学家,气体动力学和铀同位素分离专家,她在玻尔兹曼方程的本征值理论上颇有研究,成为第一个破解其方程理论的人,并且提出了 \"WCV\"方程。回国后她致力于研究铀的同位素,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而且培育很多专业人才。除此之外,她还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由于当时研究任务的隐秘性,她到死都默默无闻的为原子弹研制工作着。求学历程
青年时期的王承书,就充满着“叛逆”的性格,那个时候的她就是一个不甘于忍受封建束缚,勇于追求科学真理,敢于对旧事物提出反抗,有着一颗不服输的积极向上的进步女性。从小体弱多病的她,面对学业考试,从来不于自己由于身体不适没有更上课程为借口,而是凭着自己一颗不输于他人的上进心,对知识的钻研心,硬是与同学一起参加升学考试,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1930年她考上燕京大学物理系。

她认为在物理学方面,中国远落后于当时的世界各国。
求学道路并不顺利,作为当时班里唯一的女同学,她不仅闯过了每一年的淘汰考试,更是成为了班级第一。或许就是王承书这种从小对于知识的渴求性和钻研性以及对于困难不服输的性子,使她后来踏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报效祖国之路
即使后来王承恩在美国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日子过得也很安逸美满。但她的心中,从来都是挂念着中国,她的内心,却一直有一个自己定要报效祖国的念头。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消息,传到了她的耳中,久积在她心头要报效祖国的念头一下子就迸发了出来,很多人劝她留在美国,和她说国内的研究环境远不如国外。
但是王承书坚定的表示,就是因为国家穷,研究条件差,所以才更要回国,给祖国雪中送炭。她说:“我不能等人家把祖国建设好再回来那时候我回来干嘛?享受吗?

当美国政府听说了王承书和丈夫张文裕要回国这个消息时,立刻便派人去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不仅取走了研究材料,而且居然非法传讯王承书。可是,对于美国政府的刁难,王承书并没有气馁,这些明显的“找茬”方式,反而更激发了她坚定回国的决心。
为了保护研究成果,她分批次将研究书刊资料邮寄回国。1956年她回到祖国,目睹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暗下决心:\"要以十倍的精力,百倍的热情拼命工作,要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奉献给祖国。\"隐姓埋名
在小学课文《隐姓埋名30年》中就很好的描写了王承书参加原子弹工程的经过,那是一个春天,组织上的领导秘密找到王承书,那时的王承书年岁即将五十。
当听到领导想邀请她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时,王承书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即使领导告知她这份“任务”的保密性质可能使她从大众视野消失。书中短短几十字的描绘,我们就能够感受到王承书女士对于祖国未来能够辉煌的强烈决心。也从此,核物理学家王承书便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国内,国际的学术舞台上便没有了她的踪影。

在我看来,王承书能够专心进行原子弹的研究,也与时刻支持她的丈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王承书之所以可以这么坚定的将自己投入国家的事业中,也与她和丈夫的互相支持,互相理解是密不可分的。
从此,将自己埋入原子弹的研究中的她,也与自己的孩子,丈夫进行了长时间的分离,孤身一人,前往大西北,住了20多年的集体大宿舍。当时,国内没有什么研究成果,一些都要重头再来,对于一个全新的领域,实践非常重要,科学研究往往要从大量实验和数据积累开始。

当时采取分批启动的方式,所以每年,王承书和她的团队,都要往返于各个工厂,不断的积累数据,分析数据,对待庞大的数据,必须一丝不苟,严谨对待。也正是如此,她终于得出了理论曲线,在这漫漫的研究过程中,王承书失去了很多的和家人相聚的时光。在工厂,她和大家一起不断地核对理论曲线和实测数据。
终于,在1964年1月14日,504厂成功取得第一批高浓铀合格产品,为原子弹提供了燃料保证。至此,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掌握高浓铀研制技术的国家。王承书带领团队交付产品的时间,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113天。在研发原子弹的过程中,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人终于等到了那一声东方巨响!

原子弹能够成功爆炸,中国能够获得这一卓越的成功,是离不开王承书坚持不懈的努力的,她是一个大功臣,但是,她不能上台领奖也不能在报刊中看到自己的名字。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有所遗憾的,但她没有表达出自己任何的遗憾心情,依旧默默无闻的将自己投入进国家核武器的研发。
在她51岁时,钱三强向她发出的第三次邀请,这一次,她仍然坚定地说出了第三个“我愿意”。结语
1994年6月18日,积劳成疾的王承书依旧是默默无闻的病逝了,她临终前唯一的心愿就是将自己全部的积蓄捐给中国的希望工程,希望可以供给贫困的孩子读书。

“暮雪朝霜,戊改英雄意气。”
直到王承书去世,人们这才知道了这一个有着书香气息的名字。人们这才知道了一个女子,隐姓埋名三十年,用着自己的一生为国家创造的辉煌之路,她,王承书,称得上“英雄”二字!

文章来源:《领导科学论坛》 网址: http://www.ldkxzzs.cn/zonghexinwen/2020/0528/342.html



上一篇:复旦大学第54届科学报告会举行 四位大咖解析前
下一篇:耗尽苏联三代科学家的心血,如今列宁遗体其实

领导科学论坛投稿 | 领导科学论坛编辑部| 领导科学论坛版面费 | 领导科学论坛论文发表 | 领导科学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领导科学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15574332916(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kf@400qi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