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复旦大学金亚秋院士:为科学研究一路“奔跑”

来源:领导科学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们正处于一个很好的历史发展时期。你有责任。 ” 人物履历 金雅秋,1946年生,1995年入党,复旦大学教授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电磁波物理与空间遥感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

“我们正处于一个很好的历史发展时期。你有责任。 ”

人物履历

金雅秋,1946年生,1995年入党,复旦大学教授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电磁波物理与空间遥感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IEEE终身院士。长期从事复杂自然环境目标的电磁散射、辐射传输和空间微波遥感信息技术研究。他的研究将我国空间遥感技术推向了世界高新技术的前沿。


日前,按照约定的采访时间,记者会见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金教授复旦大学的亚秋,他刚刚完成了一个科研项目的报告。回到上海,我正准备和我的同事和研究生讨论另一个即将启动的重点科研项目。仅仅半天的时间,他就不得不赶往医院看病程已久的牙病。

一路奔跑,是金雅秋多年来的生活状态。去年生日,金雅秋为自己画了一张贺卡,名字叫“忘老”。图中,一位老人在赛道上冲过终点线后,无视后面的报警提示,继续奔跑。

“中国的科技发展一直在前进,从最初的追赶,到在某些领域逐步实现和运行,未来,我们将在更多领域取得领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一路开拓、奔跑的金亚秋,目前仍担任国家重点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现在他领导的实验室是上海市模范集体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包括他在内的实验室22名党员中,有院士、优秀青年等多项国家人才计划。优胜者。 “我们正处于一个很好的历史发展时期,要牢记‘大国’,勇担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金雅秋说。

党员不仅是光荣的身份,更是一种时刻奔跑的状态

金亚秋办公室里,张贴的那排照片是非常抢眼。基本上都和他的研究成果有关。说起他的研究领域,从复杂自然环境中目标的电磁散射,到辐射传输和空间微波遥感信息技术……这一长串专业术语,没有多少人能看懂。但是如果说到我国的风云气象卫星和海洋卫星,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卫星的遥感,以及北斗导航时间和位置定位,也许每个人都知道一两件事。

其实,这些技术成果,包括金亚秋团队的贡献。正是由于在这些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不断突破,我国在国际微波遥感基础理论和重要应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金亚秋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被分配到山沟沟的一家工厂工作8年。 1978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留学研究生。 1988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0年代,我国在星载微波遥感领域的基础研究处于很弱,软硬件都很落后。金亚秋留学回国后,带领年轻的团队开始了该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根据国际发展前沿趋势,结合中国实际发展需要,完成了数十项重要科研项目。 .

列出已完成项目的清单并不难,但过程却很困难。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在80年代后期,当他首次提出开展“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研究时,一位参与课题评审的专家直言“这项研究不切实际”,并基于对此,对立项提出异议。几年后,专家遇到了金雅秋,承认自己以往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告诉金亚秋:“我们研究所也开始了这个方向的研究。”

“虽然专家的意见没有影响到项目的立项,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我们的国家科研基础薄弱。”金亚秋回忆说,“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我们改变了以往从国外寻找答案的状态,自主探索科学探索领域,推动自主创新研究的使命日益紧迫。”金亚秋是我国空间微波遥感973项目的首位首席科学家。基于微波全天候全天候的特点,微波遥感也是空间遥感的前沿技术之一。以往,有专家在项目答辩会上对刚刚启动的微波遥感研究提出质疑,但金亚秋仍然选择在“参考答案”之外自主探索,寻找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如今,中国的有源雷达和无源辐射空间微波遥感已全面投入使用。

“科技创新不是随便敲个脑袋就能产生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细心的思考和多年的积累。”对于金亚秋来说,党员不仅是光荣的身份,更是一种境界:永远奔跑,尤其是要忍受“科学长跑”的孤独。

事情是人为的,“我们真的没有理由不去做手头的工作”

对于金雅秋来说,有一个难忘的时刻在他的生活中。 2015年在意大利米兰获得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杰出成就奖。他是该奖项设立50年来首位在欧美以外获奖的科学家。 IEEE 奖项委员会曾问他是否要等到会议在中国举行时才能领奖。金亚秋的回答很果断:“不,我想在国外的会议上领奖。”

文章来源:《领导科学论坛》 网址: http://www.ldkxzzs.cn/zonghexinwen/2021/0707/1500.html



上一篇:四川筠连县领导走访县主要工业企业和县中医医
下一篇:严济慈:徐悲鸿称他为科学之光,为何会得到居

领导科学论坛投稿 | 领导科学论坛编辑部| 领导科学论坛版面费 | 领导科学论坛论文发表 | 领导科学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领导科学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