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领导科学论坛》栏目设[05/28]
- · 《领导科学论坛》数据库[05/28]
- · 《领导科学论坛》收稿方[05/28]
- · 《领导科学论坛》投稿方[05/28]
- · 《领导科学论坛》征稿要[05/28]
- · 《领导科学论坛》刊物宗[05/28]
复旦大学金亚秋院士:为科学研究一路“奔跑”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我们正处于一个很好的历史发展时期。你有责任。 ” 人物履历 金雅秋,1946年生,1995年入党,复旦大学教授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电磁波物理与空间遥感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
“我们正处于一个很好的历史发展时期。你有责任。 ”
人物履历
金雅秋,1946年生,1995年入党,复旦大学教授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电磁波物理与空间遥感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IEEE终身院士。长期从事复杂自然环境目标的电磁散射、辐射传输和空间微波遥感信息技术研究。他的研究将我国空间遥感技术推向了世界高新技术的前沿。
日前,按照约定的采访时间,记者会见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金教授复旦大学的亚秋,他刚刚完成了一个科研项目的报告。回到上海,我正准备和我的同事和研究生讨论另一个即将启动的重点科研项目。仅仅半天的时间,他就不得不赶往医院看病程已久的牙病。
一路奔跑,是金雅秋多年来的生活状态。去年生日,金雅秋为自己画了一张贺卡,名字叫“忘老”。图中,一位老人在赛道上冲过终点线后,无视后面的报警提示,继续奔跑。
“中国的科技发展一直在前进,从最初的追赶,到在某些领域逐步实现和运行,未来,我们将在更多领域取得领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一路开拓、奔跑的金亚秋,目前仍担任国家重点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现在他领导的实验室是上海市模范集体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包括他在内的实验室22名党员中,有院士、优秀青年等多项国家人才计划。优胜者。 “我们正处于一个很好的历史发展时期,要牢记‘大国’,勇担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金雅秋说。
党员不仅是光荣的身份,更是一种时刻奔跑的状态
金亚秋办公室里,张贴的那排照片是非常抢眼。基本上都和他的研究成果有关。说起他的研究领域,从复杂自然环境中目标的电磁散射,到辐射传输和空间微波遥感信息技术……这一长串专业术语,没有多少人能看懂。但是如果说到我国的风云气象卫星和海洋卫星,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卫星的遥感,以及北斗导航时间和位置定位,也许每个人都知道一两件事。
其实,这些技术成果,包括金亚秋团队的贡献。正是由于在这些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不断突破,我国在国际微波遥感基础理论和重要应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金亚秋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被分配到山沟沟的一家工厂工作8年。 1978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留学研究生。 1988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0年代,我国在星载微波遥感领域的基础研究处于很弱,软硬件都很落后。金亚秋留学回国后,带领年轻的团队开始了该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根据国际发展前沿趋势,结合中国实际发展需要,完成了数十项重要科研项目。 .
列出已完成项目的清单并不难,但过程却很困难。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在80年代后期,当他首次提出开展“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研究时,一位参与课题评审的专家直言“这项研究不切实际”,并基于对此,对立项提出异议。几年后,专家遇到了金雅秋,承认自己以往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告诉金亚秋:“我们研究所也开始了这个方向的研究。”
“虽然专家的意见没有影响到项目的立项,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我们的国家科研基础薄弱。”金亚秋回忆说,“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我们改变了以往从国外寻找答案的状态,自主探索科学探索领域,推动自主创新研究的使命日益紧迫。”金亚秋是我国空间微波遥感973项目的首位首席科学家。基于微波全天候全天候的特点,微波遥感也是空间遥感的前沿技术之一。以往,有专家在项目答辩会上对刚刚启动的微波遥感研究提出质疑,但金亚秋仍然选择在“参考答案”之外自主探索,寻找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如今,中国的有源雷达和无源辐射空间微波遥感已全面投入使用。
“科技创新不是随便敲个脑袋就能产生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细心的思考和多年的积累。”对于金亚秋来说,党员不仅是光荣的身份,更是一种境界:永远奔跑,尤其是要忍受“科学长跑”的孤独。
事情是人为的,“我们真的没有理由不去做手头的工作”
对于金雅秋来说,有一个难忘的时刻在他的生活中。 2015年在意大利米兰获得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杰出成就奖。他是该奖项设立50年来首位在欧美以外获奖的科学家。 IEEE 奖项委员会曾问他是否要等到会议在中国举行时才能领奖。金亚秋的回答很果断:“不,我想在国外的会议上领奖。”
文章来源:《领导科学论坛》 网址: http://www.ldkxzzs.cn/zonghexinwen/2021/0707/1500.html